臺泥企業團依科學基礎減碳目標(Science-Based Targets, SBT) 與全球水泥暨混凝土協會(Global Cement and Concrete Association, GCCA)所設定之目標,以「低碳建材」、「資源循環」與「綠色能源」推展2050淨零路徑圖,並設定2025年減碳11%、2030年減碳31%;2050年達混凝土產品碳中和目標(基準年2016年)。臺泥採取基礎建材減碳、新能源充儲優化及負碳技術等七大策略,結合AI碳管理平台進行追蹤,並提供各事業體最適化減碳建議。
- 工藝改善:臺泥為EP100會員設定2040年能源效率提升50%,改善製程設備,導入ISO國際管理系統,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產品碳排密度。
- 餘熱發電:全數水泥廠皆設置餘熱發電系統,引進閃蒸技術,提高熱能回收效率且提升發電效率,減少20-30%外購電力。
- 替代原料: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(Co-processing),與晶圓廠、鋼鐵廠、淨水廠及公共工程等業者形成循環經濟圈,協助處理產業廢棄物,將廢棄物資源化、無害化再利用,減廢同時減碳。
- 替代燃料:臺泥積極減少水泥製程中所需煤炭的使用量,開發具熱值的替代品,以木屑、廢木材、廢油、廢紡等替代燃料及稻殼等農業剩餘資材,成為減碳關鍵。
- 再生能源建置:營運總部、水泥廠與製品廠區屋頂及閒置區域均架設太陽能板與儲能系統,落實再生能源自建自發自用。企業團旗下臺泥綠能亦投入太陽能、陸上風電,並完成台灣首座漁電共生、投入地熱及評估海洋溫差發電等多元綠能開發,提供中小企業RE100需求。
- 儲能、電池與充電服務:再生能源間歇性需使其穩定儲存,儲能系統為能源轉型過程,穩定綠電及調節電網的關鍵樞紐。結合綠能、充電儲能合一及EMS能源管理系統,減少火力機組負載及柴油發電機使用,相對減碳。
- 負碳技術_碳捕獲與碳匯:碳捕獲被稱為氣候行動的關鍵技術,臺泥自2011年起與工研院共同發展及驗證鈣迴路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研究,在獲得驗證及厚實操作經驗基礎下,臺泥開展下一代碳捕獲技術-純氧燃燒,此技術可優化碳捕集程序複雜度及減少能源耗用;自然碳匯為地球固碳基石,除礦區生態系復育外,臺泥展開「和平生態方舟計畫」,對可協助佔地球50%碳匯的土壤與生物多樣性進行長期數據監測與碳分解實驗。